关于大明天朝的评述之五_大明天朝
爱阅小说网 > 大明天朝 > 关于大明天朝的评述之五
字体:      护眼 关灯

关于大明天朝的评述之五

  零四年拙作发表以来,竟已足足两度春秋,其间由于诸般缘由,也是写写停停,所谓内容混乱,皆缘此而来,幸蒙诸君不弃,某感激之至。

  大明,是一个极易牵动汉人心弦的时代,有早年的辉煌,已有晚年的遗恨。南宋的灭亡是汉人第一次彻底的亡国之灾,太祖皇帝雄才大略驱逐胡虏,重整河山,恢复华夏荣光,却又选择了一条极其保守的道路。永乐朝八面威风,却难以为继。时值晚明,虽然中央权威衰落,但民间却是充满生机,尤其是郑芝龙家族整合诸般力量,重建起来汉人在东洋的海上霸权,更是令人赞叹。

  而天启以后数十年与女真人的战争,最为悲壮。熊庭弼、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朱成功等等等等,英雄人物如璀璨的明星划过天际,却又纷纷归于沉默,但他们的事迹,今日读来,仍然生动鲜明,恍如昨日一般。

  某写作的初衷,便是希望能够以一种尽量写实的角度,去缅怀这些英烈。熊庭弼、袁崇焕的冤屈,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的彷徨,朱成功的迷茫,希望能写出这些鲜活的,真实的人物。无奈,书到用时方觉少,拼凑起来的,总觉得不尽人意,夹杂着生活的动荡,写作业时走走停停,又导致结构的混乱,实在是有愧于诸君。

  按照总体构想,第一篇实际上是整个作品的前言,由于不愿在故事中仍然要面对汉人的第二次亡国之恨,我选择架空的手段,只是如此一来,又不免影响到主人公的真实性,不过,故事,终究是故事,很多遗憾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样那样的遗憾,只有在后面的篇章中弥补了。

  下面对大家的一些疑问再作些解释。

  上一篇评论某曾有云,自宣德以降,天朝的皇帝并无实权,现就此作些解释。

  自始皇帝设丞相以来,中朝便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就实质而言,此种争执极似东、掌争权。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皇上乃天朝万民的归属,乃天下的东家,丞相实际上不过是代理皇帝治理天下的掌柜。

  只是掌柜权重,难免侵夺东家的利益,太祖皇帝突发奇想,干脆罢了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无奈天朝如此之大,国事如此之繁重又怎是皇帝一人能顾虑周全的,即使太祖皇帝打下江山,日夜操劳,也深感里不从心,于是作了两处变通。其一是设殿阁大学士,以为顾问之用,又选拔通晓文墨的内官,预读公文提炼精要,以此来缓解繁重的国事。

  太祖皇帝一手打下江山,成祖皇帝起兵夺取皇位,可谓来之不易,自然兢兢业业,不敢怠慢,然而其后的皇帝,大多生长深宫,缺少了一份对江山的责任心,何况将千万般纷乱的国务,也着实头痛。

  宣德已降,皇帝渐渐不再亲自处理国事,殿阁大学士则借着御用顾问的优势和票拟职权,渐渐成为朝廷的决策者。而朝廷的官员们也深感宫中成长的皇帝良莠不齐,深谙世事的不多,茫然无知的不少,国家由他们一人操控实在放不下心,也便有意将皇帝架空。

  岁月迁延,皇帝与官僚逐渐达成共识,国务由以殿阁大学士为首的文官系统操作,皇帝则保留任免与生杀之权并为文官系统提供正当的权威支持,同是,皇帝又以司礼监太监掌握国玺,以制约文官。

  如此一来,国家由经过曾曾选拔、具有足够的政治才能的官僚管理,皇帝作为其权利的来源并以任免之权相平衡,国家便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理,而不必依赖圣君明主了。

  应当说,这种结构,已经有了代议制政府的雏形,只是选拔官吏的方式不是通过选举,而是科举考试,这种平衡也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而仅仅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因此,到了崇祯皇帝当政,如果文官大臣们如果不能认可皇帝的思维,皇帝可以更换甚至处死大臣,但是没有他们的配合,皇帝自己几乎做不了任何事情。当然,内官们可以帮助皇帝般一些皇帝想办的事情,但是内官的身份则又会造成他们与文官间不可弥补的沟壑,由其魏忠贤以后,文官更是对内官恨之入骨,没有一丝的信任。

  关于大明朝的内阁制度,此处只能是隔靴搔痒,略加介绍,更多的内涵,可以从相关的论著中找到一些答案。

  大明天朝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iyue9.com。爱阅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iyue9.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